(一)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用地文件和
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二)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或者农业生产的,应当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用地文件或者土地使用合同;
(三)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付凭证;
(四)以入股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土地使用权入股的批准文件和入股合同;
(五)依法承租土地的,应当提交土地租赁的批准文件和租赁合同;
(六)以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合法的权属来源证明和其他有关文件。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土地登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进行全面审查,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作出受理决定;
(二)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补正;
(三)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四)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暂缓登记决定。
收到土地登记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款规定时间内既未要求限期补正、又不作出受理决定的,审查期满即为受理。
第二十二条 申请土地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一)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
(二)在补正通知规定时间内未补正有关证明材料的;
(三)不能提供合法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的;
(四)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期限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的;
(五)按规定应当申报地价而未申报的,或者隐瞒、虚报地价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缓登记:
(一)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二)土地违法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三)因依法查封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等原因限制土地权利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暂缓登记的其他事项。
前款所列情形消除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