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抓好城镇化各项规划的制定和修编。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施政府收购土地储备制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增强政府集聚资金和调控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户籍、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促进高素质人才合理集聚和流动。
(八)切实做好财政金融工作,更有效地支持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培植税基,涵养税源,防止征收过头税。积极推进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干部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其他重点支出需要。推行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推荐项目,鼓励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创新担保方式,扩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坚持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方针,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支持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九)努力扩大城镇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文化需要的社区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两个确保”,严禁发生新的拖欠,争取把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都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并轨。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重视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适当增加城市新区小学和初中数量,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规划实施一批青少年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继续调整高校、中专专业结构,加强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集中资金支持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发挥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开发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加强农村基本卫生保健网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和疫病高发区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传染病重灾区的卫生防疫和基本医疗条件。积极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发展。重视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和文物,做好安阳殷墟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工作。完成省辖市有线电视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工作。
(十一)加强计划生育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搞好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加强重点矿产资源的勘查,提高优势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改善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节约、合理用水。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国债项目、城镇化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控制一般性建设用地。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全省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抓紧省辖淮河、海河、黄河、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争取再开工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染严重、达不到合理规模的造纸化学制浆系统实行关停。加快中心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清洁燃料,在郑州、洛阳、南阳三市全国试用车用乙醇汽油。
三、创新体制,优化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公开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时限,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联合办公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