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清理限制居民消费的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扩大消费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居民在住房、非义务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消费。
  继续扩大住房消费。加快房地产开发,整顿和规范各项收费,降低住房售价。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鼓励现有空置商品房部分转为经济适用房出售,满足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全面开放住房二级市场,积极培育房屋租赁市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在大中城市普遍推行购房入户政策。积极发展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保险。
  积极推动非义务教育消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非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推进与驻豫军事院校、国内外名牌大学的联合办学。加快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伐,继续实施高校扩容工程,加快高等教育资源重组。合理调整高校收费结构和收费标准,落实扩大助学贷款的有效措施,稳步扩大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省属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比去年增加2万人。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优化中等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办好一批示范性高中。
  大力促进旅游消费。抓好郑、汴、洛“三点一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重点建设洛阳龙门景区道路改线和二级水面工程、嵩山--少林寺景区设施和环境整治、开封宋都景区水系疏浚和商丘古城修复完善工程。以交通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南太行、豫西伏牛山区旅游资源的连片、连线综合开发。提倡“河南人游河南”,积极发展文化游、生态游、休闲游。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旅游关联产业。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业经营和服务行为,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重点景区宣传推介,培育品牌,增强河南旅游市场吸引力。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入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运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农产品加工转化,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一是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小麦经济”这篇大文章。稳定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产品品质,推动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抓好大宗小麦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二是以奶业生产为重点,加快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规划实施小浪底以下黄河区绿色养殖工程,抓好郑州、新乡等一批奶牛饲养示范项目建设。稳定猪禽生产,大力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加强畜产品养殖、加工质量安全管理,逐步形成一批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无规定疫病动物保护区。三是积极发展林果业,着力提高生态效益。努力完成240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抓好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示范等工程建设。加快营造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防护林,搞好小浪底南北岸绿化。结合林纸一体化项目,推动速生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苗木种植业,新增苗木种植面积3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果品生产。四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种植业结构多元化。压缩市场滞销的粮食品种面积,积极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牧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五是加快乡镇企业改组改制和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的加工转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六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机遇,积极争取与粮食主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扩大销区市场。建立省内鲜活农畜、果蔬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促进出口和向中心城市及省外销售。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协会等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安排建设好一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道路、通信、广播电视及农产品流通等小型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测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
  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省级农业结构调整资金,集中支持粮食生产加工和综合利用、黄河滩区绿色养殖工程以及速生林基地建设。落实好将部分粮食风险基金补贴给农民的政策,使农民直接受益。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合理安排以工代赈和其他扶贫资金,加大对灾区和革命老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力争实现80万贫困人口脱贫,解决8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