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住有利时机,加强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生物种群资源丰富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使这些区域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
进一步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禁止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各类开发活动。按照《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资源未受破坏的地区,合理建设若干新的自然保护区。在生态良好地区建设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五、高度重视,大力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进一步强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证农产品安全。推广科学施肥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和秸杆禁烧的监督管理,加快建设农村能源、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小城镇污水及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设施,开展以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村容镇貌建设、河道清淤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在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绿化隔离林带,用地涉及耕地的,视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
六、巩固成果,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继续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全省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对不能达到要求的,要实行停产整顿。切实加强新建项目和各类园区的环境管理,从严控制新增污染源,所有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技改项目必须做到增产减污,限期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工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基本解决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确保核安全和电磁辐射环境安全。
七、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