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认真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质量管理、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实行质量专业岗位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要大力加强对职工的质量知识教育,有关大中专院校要设置质量管理课程,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
(六)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质量指数,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政府宏观质量决策提供依据。
二、企业要面向市场,加强质量工作
(七)坚持企业厂长(经理)抓质量。企业厂长(经理)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健全企业各级质量责任制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从严管理企业,认真实行质量否决制度。对于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给国家和消费者及企业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和董事会要把质量业绩纳入企业经营者考核体系,形成企业经营者自觉抓质量的长效机制。
(八)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发展战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主导技术发展方向,明确赶超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发展战略,争创高质量、高档次的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目标和改进措施,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九)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制高点。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等级,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坚决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浪费、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实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加大企业科研开发力度,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搞好技术和项目储备,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构筑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实施严格的质量评审,把质量管理工作贯穿始终。
(十)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认真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实现质量体系认证。借鉴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以用户满意为目标,积极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降废减损活动和群众性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向质量管理要效益。
(十一)全面贯彻实施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企业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质量体系,把售后服务作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严格用户服务制度,健全用户服务网络,加强维修服务力量,忠实履行对用户的服务承诺,实现售后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