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我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四、适应入世新形势,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入世后,我区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要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加强和改进外经外贸工作,努力开创利用外资和出口新局面。
  努力扩大利用外资。针对我区当前利用外资的薄弱环节,拓展利用外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一是努力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以现有产业、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利用外资开发一些大的项目。积极吸引国外跨国公司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造,通过与国外及区外大公司嫁接和境外上市融资等方式,促进一批优势企业利用外资;吸引外资参与处置我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推进一批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在电厂、港口、供水、公路、桥梁等领域,选择一批条件好、前期工作落实的项目进行资产权益转让,开拓我区利用存量资产置换增量资金的新路子。二是利用国家提高对西部地区国外优惠贷款安排比例和给予项目相应配套资金的政策,积极争取优惠贷款。重点支持交通、教育和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三是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吸引外资的载体和前沿带动作用。积极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产业转入我区,培育新的利用外资增长点。四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引外省尤其是东部省市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开发,进一步加强与西南省市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南贵昆经济区建设。五是切实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改进外资项目行政审批管理办法,推进一条龙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清减行政性收费,为外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千方百计促进外资出口。一是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传统优势产品、机电和高新科技产品的出口。二是大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巩固我区以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的出口份额,大力拓展东盟、拉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三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外贸经营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出口企业集团,与外商企业联建外贸出口跨国公司,扩大出口规模。四是用好国家的有关政策,增强外贸企业的出口能力。五是努力提高加工贸易比重,同时,从政策、进出口指标、口岸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边境贸易加快发展。六是加强进口管理,组织好我区结构调整所需的关键技术装备和原材料进口。大力支持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东南亚和其他国家投资办厂,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带动我区产品、技术设备、原材料和服务出口。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把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促进消费增长。一是把增加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支持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中再就业困难的低收入者实施就业援助。认真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适当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工资。二是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继续搞好“两个确保”,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是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拓宽消费领域。培育和引导汽车、住房、电脑、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扩大信贷消费。抓紧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政策,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战略。继续推进“两基”进程,调整基础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二期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续建工程,改造和新建校舍75万平方米;进一步推动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组,扶持建设3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中。加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不断完善高校基础设施,新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35万平方米。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40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县级防疫和妇保机构以及16个贫困县县医院。构建综合性疾病控制与保健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区属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一批地市县尤其是边境和贫困地区文化和广播电视设施项目,进一步扩大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
  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和江河污染治理,加大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大中城市环境质量。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的方针,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