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贯彻落实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全力推进“十五”计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2002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2年我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经自治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200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出口力争有所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在计划安排和具体工作中,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加快我区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区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2002年的计划安排和计划工作主要围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品质品种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建立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来展开,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重点考虑五个方面:一是扶持种子工程建设。重点安排特色农作物、畜牧、水产等12个动植物原种场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促进良好的引进、培育和繁殖推广,加快品种改良进程。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带。重点扶持高产高糖甘蔗、良种蔬菜、名特优水果、速生丰产林、奶牛、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等优势产业和产品加快发展。新建速生丰产林基地220万亩,发展改良型奶水牛2万头,更新改造果园150万亩,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远洋捕捞渔船。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选择5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继续抓好南宁、贺州、右江河谷等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科技、信息、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疫体系建设,配套和完善建设10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20个大中型农产品市场建立信息互联网络,制定和推行50个农产品标准体系,在南宁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中心,加快并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五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江流域防洪体系和一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抓紧建设已开工的防洪堤、海堤、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主要灌区治旱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一批节水灌溉、渠道硬化、人畜饮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新建和改造加固防洪堤81公里,建成标准海堤20公里,加固病险水库50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防渗灌溉渠道1000公里,解决农村62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沼气池30万座。实施新的扶贫开发规划,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通过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基本农田10万亩,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1000公里。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围绕提高工业素质和竞争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抓好技术改造,把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牌产品做大做强。制糖工业要以规模制糖、降低成本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为中心进行技改扩建;有色金属要以发展优质高档产品和开发新材料为重点加大深加工力度;汽车机械工业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水泥行业要着重调整布局,采用新型干法节能技术改造骨干水泥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初步考虑,全区规模以上技术改造投资100亿元,安排重点技改项目61项。二是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加快平果铝的发展,尽快把平果铝做大做强;组建林纸集团,促进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百色、河池、贺州优质烟叶生产,扩大南宁、柳州卷烟厂名优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和现代中药。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孵化功能。支持沿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临海工业的发展。三是提高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管理,加快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步伐。四是推进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优势行业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坚持国有企业抓改革,集体企业抓改制,个体私营企业抓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