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以八角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型。
D.以竹子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型。
E.以马尾松、红椎混交为主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F.以西南桦为主的珍贵阔叶用材林型。
G.以松树、大叶栎混交的水源涵养林型。
H.以板栗、核桃纯林为主的经济林型。
I.板栗、核桃与其它树种混交的生态经济林型。
J.以乔木与牧草混种的林草、林牧结合型。
K.以喜树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型。
(3)山顶地带模式:
L.以优良种源马尾松与灌草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型。
--石山区。
造林方向主要以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主。
主要树种为:竹子、任豆、香椿、苏木、山葡萄、金银花、车桑子、花椒、杜仲、木豆、猕猴桃等。还林模式可选择以下几种:
(1)山脚地带模式即道路、水面以上50米范围的模式:
A.以吊丝竹与木棉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型,逐步形成生态旅游景观。
(2)山腰地带模式:
B.苏木与吊丝竹混交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C.以任豆与吊丝竹混交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D.以香椿与吊丝竹混交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E.以任豆与金银花混交的乔灌复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F.以任豆与山葡萄混交的乔灌复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G.以任豆或香椿等乔木与木豆混交的复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H.喜树与其它树种混交的复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型。
I.以乔木与牧草混种的林草、林牧结合型。
J.以杜仲、花椒、车前子分别与其它树种混交的生态经济林型。
(3)山顶地带模式:
K.以封山育林为主,封造结合,适当补植吊丝竹、任豆、香椿等,形成人工与天然杂灌混交林。
4.整地、抚育管护。退耕还林还草应采用穴状和带状整地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植被。生态公益林造林后,对林地不采取全面垦复、全面割灌除草等集约经营措施,主要依靠自然地力形成植被;经济林可以垦复除草等集约经营,但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新造林地加强抚育和管护。造林后第二年及时进行补植,促进幼林尽快郁闭成林。造林二至五年内,每年进行二次幼林抚育,提高造成成效。
三、时间安排
各县(市)于2002年3月中旬前完成县级实施方案编制,并于4月底前完成乡级作业设计、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退耕还林管理档案、发放粮款供应证等工作;2002年4月底前全部落实造林种苗,完成造林备耕工作;2002年6月底前完成造林任务;2002年9月底前完成县(市)级自查、自治区复查工作,按验收结果兑现50%补助粮食和补助款;2002年11月,向国家申请对我区2002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核查验收。
四、资金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