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为我省战略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重点,增创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新优势。
电子信息。围绕“三业一化”,即通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及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开展信息技术攻关,积极开发卫星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发展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技术和综合管理,力争在网络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以及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等技术上有所突破,为建设“数字福建”提供技术支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革,重点建设国家火炬计划闽东南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信息强省”。
生物技术。按国内先进水平组建若干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中心、生物技术园区和生物药物资源研究开发基地等。大力发展以农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信息网络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和海洋生物农牧化产业;掌握和应用现代医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努力形成本省居电子信息之后“第二大板块”的生物技术产业群和产品群。
新材料。发挥我省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物质结构、人工晶体等方面研究开发力量的优势,大力发展纳米材料、膜功能材料、晶体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有色金属深加工和化工建筑新材料等;同时,大力开发“炼油化工一体化”下游列产品。
2.坚持扩大对外、对台港澳开放和国内合作,增创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提高对外、对台港澳科技合作交流水平,努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良好环境,吸引国际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产业界著名企业来我省投资,建立产业基地;重视专利、专有技术等的引进。在合作中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以实现技术跨越为目标。
3.以改革为动力,构建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高地”,增创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新优势。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开拓技术、信息、资本、产权等要素市场,组织、动员、吸引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福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产品,培养和造就跨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其中包括:百名以上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千名以上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带头人与复合型科技企业家,万名以上高新技术人才骨干队伍。
二、奋斗目标
(一)未来十年,我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10年,大幅度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省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主要领域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形成我省技术创新体系。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推动海峡西岸繁荣带建设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额的比重达到30%。
(二)“十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