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局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2001-2010年)的通知

  3.抓好新型饲料资源的研究开发。在大力开发农副产品饲料的同时,加强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的研制,发展畜禽、水产专用饲料,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引进和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开展草场改良和牧草种植,大力推广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养畜技术,加快推广全价饲料的应用。
  4.加强畜禽、水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加速研究规模化养殖的疫病监制和净化(控制)技术,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重点开展畜禽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新型兽药和高效疫苗的研制与产业化生产。
  5.加速海、淡水名特优品种引进和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技术开发。着重抓好“南珠”、虾、贝、鱼等名贵品种养殖综合开发技术,重点抓好名贵水产品的人工育苗、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海洋捕捞、滩涂与咸酸田改造养殖水产品技术的试验推广,加快开发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一批16个优质淡水品种养殖商品基地和5个海水优质品种(如珍珠、鱼、虾、贝)养殖基地。培育10家水产加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加工骨干企业。
  (三)实施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与产业化技术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
  1.建立粮油、肉类、水产、水果、蔬菜等主要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以及种子、种苗、种畜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立1个自治区级、8个地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大力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加强出口创汇农产品和加工技术及装备技术研究,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展“创名优产品”活动,鼓励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力争到2005年获省部级名优产品称号的农副产品达200个。
  2.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星火西进工程,创建若干大型的农产品科技型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连接国内外市场,连接千家万户,形成农科教、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新格局。重点扶持5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10个年产万吨以上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农场+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3.大力开展农林水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以提高蔗糖、木薯淀粉、林竹、果蔬等农林产品附加值和发展农林特色产品为重点,加强亚热带水果、蔬菜保鲜加工;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农产品有效物质和活性物质的提取、萃取;木薯生产系列变性淀粉、酒精、甘油、柠檬酸、味精、赖氨酸、低聚糖和以松脂、香料为主的林化产品深精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科技支持新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四)实施以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重点的节水农业科技行动
  1.围绕有效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等三大突出问题,加强针对旱涝灾害的减灾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对不同区域水土资源的情况,制定好科学用水方案,实施桂中旱片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节水灌溉、人工增雨、集雨保水等技术,提高地头水柜利用率。全区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到2010年的150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加强沿江防洪保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减少洪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2.加强节水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积极推广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及旱育技术,加快专用、可降解农膜和塑料管材等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到2010年,全区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水田提高到0.5以上;田间水提高到0.9左右;水浇地0.9以上;灌溉水提高到0.45以上。
  3.加强水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和废水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促进水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组织制定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和水功能分区,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实施跨地区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制度,制定污染源治理方案及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和水资源保护,着重解决治理制糖、造纸、化工、淀粉、酒精、食品、矿冶等行业高浓度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技术问题。
  4.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管理的研究。建立全区水资源实时监测管理系统,促进水资源实时监测、动态评价、合理配置、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信息化,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