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目标。到201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物种丰富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得到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得以恢复重建,力争达到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的标准,全面实现城乡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到2010年,建立3种类型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使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山区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建立46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12%;远郊区县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或生态农业示范县;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执行率达到100%;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执行率达到100%;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率达到30%;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郊区卫星城、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郊区卫星城、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药化肥施用品种、方式趋于合理,大幅度削减施用总量。
三、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实施生态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开展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制止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突破口,建立起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功能,分别实施抢救性、强制性、积极性保护措施。恢复山区生态功能,整治郊区生态环境,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一)恢复山区生态功能。
山区、半山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2%,既是本市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抵御外来沙尘污染的天然生态屏障,发挥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储水蓄水、输送新鲜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市民旅游休闲度假等重要作用。因此,应根据其不同的生态功能加以严格保护。
1.强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
一是将影响全市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及周边地区和水源八厂防护区等重要水源保护区、涵养区,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流域和昌平南口地区、延庆康庄地区五大重点防风固沙区,以及潮河、白河、永定河、洳河上游深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划定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积极的保护措施。
二是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建设步伐,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全市27.3万公顷(约410万亩)天然次生林禁止一切采伐活动,实施封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