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二)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对外投资及借款情况;
(三)与本人负责的工作相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主要经济活动情况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四)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情况;
(五)需要向审计组说明的其他情况。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必须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承诺。
第十九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本人的意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应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向审计组提交书面意见;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三)审计发现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主要问题;
(四)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问题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五)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存在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异议的,审计组应进一步调查、核实,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并将书面意见一并交审计机关。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在审定审计报告后,应对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向本级党委、政府提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
审计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
(二)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总体评价;
(三)审计查出的部门、单位主要问题和领导干部个人经济问题;
(四)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确定。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在提交主管机关后,主管机关应将审计结果报告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审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