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良畜禽品种,改进生产工艺,改造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组织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支持畜产龙头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开发名牌产品,开拓省外市场,提高效益,出口创汇。
10、扩大利用外资渠道和规模。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国政府、世界银行、粮农组织等国外贷款,加快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和草产业开发;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产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11、健全畜产品市场体系。合理布点,新建一批区域性畜禽中心市场,改造、扩建一批畜禽专业批发市场和活畜交易市场。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营销理念,改进营销方式。加快畜牧信息网络建设,与国内外大型中心市场对接,与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营销养殖大户联网,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服务生产与营销。加强与省外企业的联合与协作,鼓励畜产品流通企业在省外开设分支机构。培育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多层次开拓市场。
12、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畜产品、种畜禽、饲料、兽药质量标准,修订和完善我省地方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强化检测功能,提高检测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
五、实施优质名牌战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13、开发优质名牌畜产品。改良秦川牛、关中奶山羊、陕北绒山羊等传统优良畜种品质,提高商品性能。以开发液态奶、冷却肉、分割肉为突破口,以开发乳制品、肉制品为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附加值、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陕西优质名牌畜产品。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与流通、草产业开发、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按照市场规则,依托知名品牌和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形式,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激励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股份合作、“放母还犊”、委托饲养、“订单畜牧业”等方式,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