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训和考核
第三十一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培训和考核考核以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应当包括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执业质量、村民评价以及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二条 经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必须暂停执业,并参加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不少于3个月的业务培训。学习期满后,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三十三条 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本人、所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考核结果作为受聘、实施奖惩的依据。
具体考核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对乡村医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为乡村医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条件。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乡村医生技术档案,加强乡村医生技术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或者《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注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不在注册地点执业的;
(二)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执行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不承担预防保健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的;
(四)不负责任延误危急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规定使用医疗器械的;
(六)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和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处方用药目录之外药品的;
(七)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的;
(八)不按规定出具医学证明文件,或者伪造卫生统计信息资料报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