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民族工作条例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生活状况,安排少数民族补助专款,用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省人民政府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的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居住地方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少数民族补助专款、专项资金和国家拨付少数民族各项扶持资金、临时性补助专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扣减和挪用。
  第二十五条 民族乡财政收入的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的节余部分,应当留给民族乡周转使用。
  对低于所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民族乡、民族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给予扶持。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扶持下列少数民族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民族乡、民族村办企业;
  (二)少数民族职工占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企业;
  (三)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经国家确定的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民族贸易企业和食品、饮食服务企业。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少数民族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采用高新技术,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业。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外地的少数民族公民进入本地进行投资、经商和开展其他合法经营活动。

第四章 发展少数民族社会事业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将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纳入当地教育经费计划,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十条 少数民族儿童、学生达到在校生总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以确定为民族幼儿园或者民族学校。高级中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少数民族班。
  民族幼儿园和民族学校的负责人、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有少数民族公民。
  民族幼儿园和民族学校应当开展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和民族常识的教育。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