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扶残助残实体,并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
7.充分发挥残疾人服务社和服务分社的职能,把帮扶工作落实到人、到户。重点扶持有辐射能力的助残基地和实体,积极扶持开发覆盖面大、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
(五)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生活。
把残疾人文体活动融于社区之中,鼓励和组织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社会文化、体育部门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和适合残疾人的特殊文化体育产品,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加强对城区和农村残疾人文体活动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建立一所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加强残疾人文体骨干的培养,在国内外重大文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活跃群众性文体活动。以社区为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摄影、集邮、书画、棋类等自娱性的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使经常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残疾人达到20%左右。以特教学校为重点,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校之间的文体比赛,促进残疾人文体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2.提高竞技水平。加强对市、区县残疾人体协、特殊艺术委员会和特教学校文体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聘用专门人才从事残疾人文艺体育工作;建立残疾人演员和运动员注册登记制度,促进残疾人演员和运动员的日常科学训练;重点抓好优势项目,提高竞技水平;办好我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三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第八届远南运动会、第十二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3.巩固和开辟文体活动场所。市、区县现有的残疾人活动中心要根据残疾人文化需求设置活动项目,对残疾人全面开放。街、乡、镇要把残疾人文体活动纳入社区工作内容,使残疾人文体活动有场所,有计划,有活动。建立北京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高标准的专用训练场所。
4.文化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文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为残疾人提供特别服务。首都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为盲人提供盲文书刊和有声读物的借阅。首都体育大学增设残疾人体育康复专业。社会文体部门组织的比赛,吸收残疾人参加。制定奖励措施,鼓励专家、教练员积极从事残疾人文体活动辅导。
(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在全社会深入宣传现代文明社会新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慈善募捐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团结、激励残疾人奋发进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认真贯彻《首都文明公约》,采取多种形式,弘扬扶残助残美德,深入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新残疾人观,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舆论环境。
2.各级政府要支持和鼓励全社会开展注重实效的扶残助残活动,组织好“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军警民共建”等活动和利用“全国助残日”、残疾人节日,广泛宣传,吸纳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排忧解难。
3.广泛开展残疾人自强活动,倡导广大残疾人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遵纪守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4.充分发挥“新闻促进会”作用,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完善残疾人事业宣传网络,积极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