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经允许,进入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二)未经允许,对公共计算机住处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经允许,对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公共计算机住处网络安全的。
前款所称未经允许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管理规定及当事人的约定,擅自或者超越权限进入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等情形。
第六条 在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从事接入服务、信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二)落实安全技术保护措施;
(三)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
(四)提供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应当具有识别、确认用户身份的功能并保存6个月以上的原始记录;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始记录是指有关信息或行为在网络上出现或者发生时,计算机记录、存储的时间、内容、来源及系统网络运行日志、用户使用日志等所有相关数据。
第七条 提供公共计算机住处网络信息发布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发布信息的单位名称和个人身份进行登记;
(二)对发布的信息内容按照本规定第四条进行审核;
(三)发现有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后,删除本网络中含有本规定第四条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八条 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网络服务的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兼职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公安机关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第九条 开办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营业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登记。
公安机关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人员、营业场地等进行审核,并签署《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审核意见书》。
第十条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变更名称、地点、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公安机关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