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促进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化。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为主,跟踪国家“863”、“973”等重大攻关项目,瞄准国际先进技术产品,组建一批按国际规范进行管理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建立研发、孵化和生产一体化基地,努力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初步形成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市场容量大的生物工程产业群。
(十六)继续推进中药现代化。以发展中药新剂型产品、加强中药标准化工作为主线,提高中药二次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品种”,促进现代中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体制改革,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动中药产业的技术跨越,从传统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中药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中成药的原料种植基地、中药新药和新剂型研发基地、药物筛选基地等市级研发产业化基地。
(十七)不断提高化学制药工业的规模实力。以发展规模制药为主攻方向,积极吸引国际、国内著名制药企业在京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现有的优势产品和企业为基础,建设企业公用技术平台和生殖健康、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物的生产基地。
(十八)建立医药流通领域新的发展格局。按照宏观调控、管理科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构建组织结构集团化、经营方式网络化、销售市场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体系。扶植发展药品经营规模化、医药零售连锁化的流通企业。在优势互补、整合资源的前提下,支持现有优势企业发展,鼓励有资格、具备条件的投资者在京建立规模化的流通企业。
(十九)建设医疗装备及医学科研材料生产基地。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射线机、加速器、GECT机等产品的升级改造,实现血液自体回收装置、数字化诊疗装备的产业化;培育10个至15个名牌产品,产品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到2005年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实现批量出口。
六、产业振兴的主要措施
(二十)建设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投资发展环境要达到:支持体系健全、企业待遇公平、优惠政策透明、办事简捷高效、保障条件完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世界贸易组织运作规则的要求,清理现有的鼓励措施,完善各项经济政策,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树立良好的投资形象;建立政府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表彰制度和支持自有知识产权的新药生产、科研机构申请国家行政保护制度;扶植本市医药产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重大新药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扶植制度。发挥本市在市场、资金、信息和良好的城市配套条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制药企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以各种形式在京设立制药生产基地。
(二十一)进行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在现有基础上,制定医药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进一步规范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的生产、流通格局,建设北京医药物流配送基地。在新的布局规划完成前,集中建设已经规划的“一园、一城、一谷、一带、一群”(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京西医药产业带、京东医药产业群);企业搬迁和发展重点区域集中在有条件的工业开发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