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1、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据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加强德育工作。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要分层次确定德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把德育与各学科教学、课内外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省、市、县要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或相应机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要将建设素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到2005年,各市至少有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个素质教育基地,各县至少有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有一个小型青少年活动场所。
13、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我省基础教育实际,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内容、教学、评价和管理,全面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到2005年,全省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方案。
14、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15、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得增加学科教学课时和周活动总量,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要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学校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及校外图书馆、青少年宫、文化和体育场馆等场所,要向学生充分开放。
16、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要围绕推进素质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指导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实验研究,评选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和推广。
引导、鼓励、支持教师开燕尾服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
省举办普通高中理科实验班、外语学校,有条件的市可建立初中和高中一贯制外语学校,加快优秀人才培养。探索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17、把体育和美育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坚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文体活动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制度。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体育比赛、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陶治高尚情操。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