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意识。新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颁布实施前后,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及时主动贴近群众开展宣传。注重宣传咨询活动的制度化,突出宣传的时效性、广泛性。
  九、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数字北京”的统一规划下,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以业务应用为核心,以对外服务和办公自动化为支撑,对内实现劳动保障业务的现代化办公和自动化处理,对外实现为社会和劳动者提供便捷、交互式服务的信息系统。形成全市统一的控制中心、网络系统及集中或集中加分布式的数据库,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建立完备、高效、统一、覆盖市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管理,为统计分析和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2002年底前,开展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完成计算机化的工作流程模块设计,完成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整理、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标准。建立统一、集中处理的网络管理控制中心。初步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建立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奠定基础。继续开展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劳动力市场系统三级网络的试点并开展推广。
  2005年底前,在完善互联网服务体系、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整合方案。完成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综合业务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服务体系、电话咨询中心、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基层单位管理软件的建设。市劳动保障部门局域网与社会保险分系统、劳动力市场分系统及其他业务系统实现网络联通、信息共享,建立统计分析的宏观决策系统。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机关网络,实现区县劳动保障局办公自动化。
  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建设一支“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倡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凝聚力。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提高干部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大力开展以政务公开和效能监察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三)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对全系统干部普遍进行比较系统的业务、技能、任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逐步造就一支精通业务、思想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前瞻性研究。
  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引进竞争机制;建立起应用性与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新体系。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体制,加强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抓住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综合性、关键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大对科研资金投入,加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劳动和社会保障专家学者队伍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积极开展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努力开拓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成功经验。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