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
进一步抓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县)的试点和建设工作,抓好城乡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加大县级政府统筹力度,整合农村职成教资源,努力促进农村职成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相互统筹、与高职教育的相互衔接沟通。县(市、区)要以示范性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完善农村科技培训、推广网络。要积极推行“开发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吸纳一批劳力、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工作思想,大力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教育。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建立农村职教发展的保障和支持体系。
五、扎实推进劳动准入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与劳动准入“两张皮”的问题。要完善和推进劳动准入制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对不同技术岗位实行不同层次学历要求的就业制度,适应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发展需要,引导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工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积极宣传、组织、动员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使职业教育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站(所)要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建点的原则设置,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职业院校。特别要为农村职业学校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供方便。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应优先考虑受过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学历层次较高的毕业生。完善就业准入制度要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引导从业人员自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年内,各地要对就业准入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各市和有关行业要根据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要,依靠职业院校,集中财力,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技能训练基地。
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省、市、学校三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做好人才需求调查和预测,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组织中、初级人才供需见面会,形成全方位、多系统的就业服务协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