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业生物制品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动物疫苗、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等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支持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支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开展信息技术、精准农业的农学机理研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入乡进村到户。加速3S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产量、灾害等方面的监测、预报、预警研究。
加速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重点开发各类温室设计、环境自动调控、温室建筑材料和节能、节水技术;研制温室小型农业机械与设备;研究温室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设施农业配套技术。
5.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开发。
研究天然林保护与恢复、防护林、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培育林业新品种。重点加强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竹类、城市绿化林木与花卉新品种选育和快繁技术研究。
加强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天然林保护和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恢复重建技术研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技术研究;加快速生林培育技术研究;强化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强森林灾害监控、火险预警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加强水土保持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丘陵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山丘区水土流失的监测,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途径,建立全省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
加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农作物秸杆、谷壳和农林废弃物的无污染利用技术,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研究滩涂、内陆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技术,红壤丘陵草山、草坡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无公害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开展中小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力发展农业病、虫、鼠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大气、土壤、水质污染和酸雨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提高对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御能力。
6、节水和防洪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我省洪灾、旱灾发生频繁、灌溉渠道渗漏严重等情况,研究开发节水和防洪技术。
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调配水方案,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根据不同地区水土资源条件,开发高效输配水系统及调控技术,研究制定主要河流水资源分配方案。
重点研究丘陵红壤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大力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和示范;开发有效的集雨技术、保水技术和保水新材料;开发人工增雨成套技术。
加强灌区管理自动化技术、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提高我省大中型灌区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