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的通知

  4、围绕应用推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抓好对制造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主要有:产品创新设计与优化技术,包括重点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的工业设计,支持产品创新设计;支持复杂产品地区协作开发的异地协同设计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使能技术,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技术,数据标准及交换技术;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如快速原型技术,网络化数控加工配套技术等;先进制造模式与管理技术,如协同产品商务技术,ERP,敏捷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积极培育发展从事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和组织,大力发展信息提供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和接入服务,推动网上服务业发展,争取使我省企业上网率名列全国前茅。
  六、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全省工业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推进工业化和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十五”期间,要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陕南、陕北的“一体两翼”方针,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及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优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强化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加快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南“汉江工业走廊”建设速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经过今后5到10年的努力,使我省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城镇体系。全省新设9个城市和4个市辖区,城市数达到22个,小城镇数量控制在1020个内;把宝鸡、咸阳建成大城市,安康、榆林、延安发展成中等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6%,非农劳动力比重达到50%;吸纳农村人口250万。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
  1、重点建设好关中陇海沿线城镇带。该带要以西安为中心,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城市边缘带,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电子、重大装备、航天航空、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医药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使关中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大装备生产基地。在该带内,根据城市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行政、经济、社会关系和历史渊源,将形成既相互交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3个城市群:关中中部将按西安大都市圈来发展建设,关中西部和东部将分别形成以宝鸡市和渭南市为中心的城市群。
  2、加强陕南汉江沿岸城镇建设。要在加强汉中、安康和商州市建设的同时,集中建设好汉江沿岸主要城镇,形成陕南城镇带,建设好“汉江工业走廊”。该带东段,以安康市为中心,以县城和县域重点城镇建设为主,以发展食品、医药、丝纺、电力、旅游产品为主,形成陕南东部城镇群。该带西段,将以汉中市为中心,将先后撤县设南郑、勉县、城固、洋州、略阳等市辖区或小城市,以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丝绸、有色金属、黄金等特色产业,继续发展航空、机械、水电、建材工业,形成陕南西部城镇群。
  3、加快陕北西包铁路沿线城镇建设。以榆林、延安为中心,强化西包铁路沿线城镇带、经济带的作用。陕北南部,“十五”期间将设黄陵、洛川两个小城市,主要沿西包铁路西延段,以延安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主,形成城镇带。陕北北部,今后将新设神木、靖边、绥德、府谷等小城镇。要以榆林市为核心,神木和靖边市为二级工业中心,绥德市为文化、教育、通信中心,加强城镇群建设。陕北城镇群建设布局要坚持生态原则,按照“田园城镇”模式,结合工矿区的布点,采取小规模城镇“多点布局”方式。要通过加强城镇综合建设的方式,围绕资源开发,加强区域交通、通信、引供水工程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综合配套,积极实施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