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修造业。造船方面,以大中型船舶为主,重点发展散货船、成品油轮、集装箱船、特种化学品船、滚装船、翼艇等特种船和大马力机动船,争取承揽建造豪华游轮。修船方面,重点开发大型远洋船舶“改装”和“特涂”新项目,承揽修理液化气大型船舶和化学品大型船舶,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船舶维修配件群和生产工艺配套群。船舶配套方面,以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船舶配套能力和水平。积极引进船舶自动化系统、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货油装卸系统等重点装备的制造技术,生产国际一流的产品。
海洋装备业。依托我省机械、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引导沿海地区乃至全省的制造业企业研制开发海洋产业装备,重点发展保鲜设备、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等,逐步形成强大的装备能力,拓展我省海洋经济新的领域,为我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服务。
四、海洋服务业
发展海洋服务业是进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十五”期间,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产品流通业,着力培育信息咨询等海洋新兴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交通运输业。加快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港口管理水平,增强货物吞吐能力和客运能力。大力发展连云港和南通港的集装箱运输,积极开辟新航线,进一步提高连云港外向型主枢纽港地位和南通港大宗货物的海陆转运和仓储基地地位,为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和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服务。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辟连云港至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和至韩国、日本的客运航线。
滨海旅游业。充分挖掘沿海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优良、山海风光独特、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我省独特的滨海旅游风光带。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重点旅游项目。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预计到2005年,我省沿海3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3万人次以上,接待国内旅游者1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左右,比2000年翻一番。加快调整旅游产品结构,逐步由传统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结构,向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转变。做好旅游宣传、促销、组织、服务工作,培育和引导旅游市场特别是假日旅游市场。大力策划、培育有影响、有特色、有规模、有质量的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开展以“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为主的联合促销,积极推进滨海旅游统一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