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包括优质品种选育、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安全生产与卫生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建立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和标准。
--扶持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先支持发展名牌农产品精深系列加工品的开发,建立规模化加工原料生产基地,研究开发并引进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在支持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发展同时,支持新饲料、饮料、保健食品、药用品等功能性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发展农产品储运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扶持发展一批名牌农产品及加工品,带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迅速发展。
(十)实施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科技行动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推进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构筑可持续利用资源保障体系、良性循环的环境承载体系和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防御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良性循环和高效利用,确保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的调查、勘察和合理利用规划。重点开展陆地和近海资源调查、评估和综合利用规划,建立主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和农业资源监测体系。
--加强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重点支持种、养、加结合的立体农业,冬季农业,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喷灌、微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建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推进节水农业技术革命;大力应用节肥、节能技术与设备,推行中低产田改良技术,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业环境污染。重点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恢复;优先支持农田防护植被恢复与更新技术体系研究;加强防治农业化学物质污染环境的技术研究;大力研究推广乡镇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农村环境保护技术。
--加强以近海水域和河流为重点的水体环境保护。着重搞好江河、湖泊、水库的水功能区划,确定江河、湖泊、水库水域自净能力,实施江河、湖泊、水库排污总量控制,严格实行工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研究与防御。重点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虫灾害的预测、预报,加强水利非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建立健全主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农村和农业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和旱灾技术的研究。
(十一)实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科技行动
大力开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培育农业新兴产业。
--农业生物技术育种及其产业化。支持水稻等主要作物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和两系稻、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支持畜禽胚胎工程、鱼类性控技术与倍性育种、林竹品种遗传改良与病虫害防治;加强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工厂化生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农业生物制品及其产业化。重点加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调节剂的研制与开发;动植物病虫疫病诊断试剂盒研制与开发;动植物主要病害新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畜禽、水产饲用生物制剂的研制与开发。
--食品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重点支持现代发酵技术、酶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大力加强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新型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设施农业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重点开发适应本省自然气候条件的温室大棚和各种环境自动控制设施及其配套管理技术;大力开展畜禽、水产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技术、设备以及废弃物处理新研究与开发。
(十二)实施农业信息化科技行动
按照“数字福建”的规划,科学地整合农、林、牧、海洋、水利、气象等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为福建农业现代化服务。
--建立省市县镇(乡)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福建农业公共数据库平台及数据库群,开发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智能化专家系统等应用系统,为农业科研、生产提供信息服务。
--大力加强农产品营销和农村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开发,建立福建省农产品网上交易结算中心,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