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乡结构。城市化率达到36%,比2000年提高6.25个百分点。
(五)工业素质和竞争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造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新产品产值、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0%;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本省产品占全国工业品市场的份额达到6%。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下降到合理范围。职工收入有明显增长。
三、大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和重点
“十五”期间,我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核心,突出以下重点:
(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低是我省工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一批骨干企业。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对冶金、有色、石化、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重点改造,大幅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层次。要继续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十五”期间,着力抓好60家左右优势企业,并从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择5个左右成长性最好的项目,从现有重点企业中选择10个左右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和产品,集中扶持,使之成为湖南工业的“标志性工程”,力争有几个进入全国五十强、百强企业范围。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建设新型显示器件、IC芯片开发、软件产业、计算机及应用产品、传感技术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企业的大头,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劳动就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在所有制结构上,要以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合资等非国有制经济为主,对现有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要通过资本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造,国有资本要稳妥有序地从中小企业中退出;在产业结构上,要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型、资源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特别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面改制的基础上,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升素质,实现新的突破。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三)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我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加工率很低。要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连接点,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要加快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及综合利用,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十五”期间,要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