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市城镇居民和在本市城镇居住的外地人死亡的,由医院或所在街道办事处出具死亡证明;
(二)非本市城镇居民死亡的,由医院或村民委员会出具死亡证明;
(三)无名尸体和非正常死亡的,由县级以上公安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第九条 火葬的遗体应当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
外地来银人员死亡后,因特殊原因需要将遗体运回原籍的,到县(区)殡葬管理所办理准运证明。
第十条 无名尸体经公安部门审验批准后,由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一条 遗体火化后,骨灰应以深埋、存放、回归自然等方式安置。
严禁将骨灰装棺埋葬或乱葬乱埋。
第三章 土葬管理
第十二条 土葬的遗体必须埋入市、县(区)政府划定的公墓区。
第十三条 禁止建立宗族墓地和重建已平毁、迁移的坟墓。
第十四条 禁止在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河湖、水库、铁路、公路两侧及耕地、林地内建造坟墓。
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五条 国家建设用地需要占用墓地的,建设单位应在开工30日前通知墓主在规定的期限内迁葬,迁葬补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逾期拒不迁葬的,由建设单位按无主坟墓处理。
第四章 殡葬设施和殡葬服务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建立为火葬和土葬服务的殡仪馆、殡葬服务站、公墓等殡葬服务设施。
第十七条 公墓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公墓由当地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乡(镇)村设立的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管理。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残葬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