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引黄灌区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引黄灌区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1997年8月27日 宁政发〔1997〕78号)


各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引黄灌区建设步伐,把引黄灌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业产业化。
  一、推行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引黄灌区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根本出路。它的基本内涵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性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轨道。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引黄灌区的农业经营体制正向着贸工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市场联接型、龙头带动型、流通带动型、技贸结合型等各具特点、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类型,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主导产品基本实现了一体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起步和发展,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了经济总量增长,加快了市场主体发育,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稳定地增加了农民收入。1996年与1990年相比,灌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翻了一番,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增长了十多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增长了十个百分点,农村小康建设综合评分为80分。实践证明,实行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小康目标;有利于把改革和发展统一起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农科教相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有利于工农、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条已被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之路,也是引黄灌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农村生产力再取得大发展的希望所在。
  现在,加速推进引黄灌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优良,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二是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日趋明显,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一批骨干龙头项目已开始发挥作用,银北的粮食,银川的菜、鱼,银南的奶、果、蚕,农垦的糖、酒,都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正在加速积累,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在农机动力、农村用电、施用化肥、亩资金投入水平等方面,引黄灌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四是引黄灌区已进入了项目建设的轨道。大多县市分别被国家列为商品粮县、黄牛大县、“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等,为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五是农业开发的潜力很大,沿黄河大示范区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新世纪初,引黄灌区将成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