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过程中,允许被兼并企业的职工自由流动。兼并实现后,被兼并企业职工随建制转入兼并企业统一管理,多余人员由兼并企业自行安置。被兼并企业的职工身份,随兼并企业的性质转变。
企业解散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被解散的企业应是长期亏损、经停产整顿仍不能扭亏为盈,且无法进行合并、兼并的企业,或者因其他原因必须终止的企业。
企业解散后,原有的债权债务和财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部门负责处理。被解散企业的原有职工由劳动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安置,职工也可以自谋职业。
凡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破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政府认为企业不能破产的,由政府帮助企业清偿债务,并从资金、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恢复正常生产的条件。
破产企业的职工由劳动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安置。为安排破产企业职工兴办的独立核算、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经税务部门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可享受劳动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可以通过合并、兼、参股、控股、承包、租赁等形式,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组建企业集团,须报自治区经委批准,并到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大中型企业可以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
第五章 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十四条 为确保企业财产所有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行使下列职责:
(一)考核企业财产保值、增殖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每年考核、审计一次。承包期终结进行全面考核、审计。企业财产保值、增殖指标的考核。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的审计监督,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会同财政、审计机关负责。
(二)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决定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方式、比例或者定额。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和财政、税务部门负责。
(三)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决定、批准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由企业 自主决定的投资项目除外。基本建设项目由计委负责,技改项目由经委负责。
(四)决定或批准企业的资产经营形式和企业的设立、合并、分立、终止、拍卖,批准企业的被兼并申请。企业的设立和终止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合并、被兼并、分立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审批;拍卖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破产按《破产法》有关规定报执行。
(五)依据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审批企业财产的报损、冲减、核销及进口的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的抵押、有偿转让;组织清算和收缴被 撤消、解散企业的财产,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
(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决定或批准企业厂长的任免(聘任、解聘)和奖惩,由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部门负责。
(七)拟定企业财产管理法规,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负责。
(八)维护企业依法行使经营自主权,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预,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各级人民政府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
(一)制定、修改和完善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规划、目标和布局,制定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充分运用国家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和价格政策,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
(三)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转产、停产整顿、合并、分立、解散、破产和发展企业集团等形式,引导企业存量资产、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四)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