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档案资料。各县、乡(社)应对本地村镇建设的规划图纸、图表资料、审批文件、用地情况等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归档,分级保管。集镇的档案由县保管;中心村、基层村的档案由乡政府保管,不得损坏散失。
七、在少数民族地区修建寺院、庙宇等民族习俗建筑,必须服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乱建滥占,浪费土地。
八、社员建房用地限额和标准:
1.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农林牧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人均耕地面积在一亩以内者,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三分(二百平方米);在一亩以上至二亩者,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四分(二百六十七平方米);在二亩以上者,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五分(三百三十三平方米)。
2.陇南山地农业经济林区:人均耕地面积在一亩以内者,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二分(一百三十三平方米);在一亩以上至二亩者,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三分(二百平方米) ;在二亩以上者,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四分(二百六
十七平方米)。
3.甘南高原牧林区,祁连山、马鬃山山地畜牧水源林区:宅基地每户平均不得超过五分(三百三十三平方米)。
对于积极实行计划生育,终生只生一个子女的农户,可按上述第二档(指人均耕地面积一至二亩者)安排宅基地。对超计划生育的建房户,其宅基地按所在地区最低标准划给。
对在戈壁、坡地、荒滩、山地和牧业地区建房者,其宅基地可适当放宽。各县可按本补充规定精神,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土地质量、人口多少、家庭副业、民族习俗、计划生育等情况,制订本地区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执行。
九、中心村、基层村内宅基地、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公用设施、文化教育、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等各项用地面积规划占地比例如下:
规划每百户居民点占地面积及比例如下表
<font size=+1>
-------------------------------------
| | 2 | |备|
| | 每百户分项规划面积(m ) |分项占| |
|项 目|------------------------|总面积|注|
| | 135平方米|200平方米 |265平方米 |330平方米 |比例 | |
| | (0.2亩)|(0.3亩) |(0.4亩) |(0.5亩) |(%) | |
|----|-----|-----|-----|------|---|-|
|总占地 | 22500 |33333 |44167 |55000 | | |
| | | | | | 100 | |
|面 积 | (33.7亩)|(50亩) |(66.7亩) |(83.3亩) | | |
|----|-----|-----|-----|------|---|-|
|宅基地占| 13500 |20000 |26500 |33000 | | |
| | | | | | 60 | |
|地面积 | (20.3亩)|(30亩) |(40亩) |(50亩) | | |
|----|-----|-----|-----|------|---|-|
|道路排水| 4500 |6666 |8833 |11000 | | |
| | | | | | 20 | |
|占地面积| (6.7亩) |(10亩) |(13.3亩) |(16.6亩) | | |
|----|-----|-----|-----|------|---|-|
|绿化占地| 1125 |1667 |2208 |2750 | | |
| | | | | | 5 | |
|面 积| (1.7亩) |(2.5亩) |(3.3亩) |(4.2亩) | | |
|----|-----|-----|-----|------|---|-|
|公共建筑| 1575 |2333 |3091 |3850 | | |
| | | | | | 7 | |
|占地面积| (2.3亩) |(3.5亩) |(4.7亩) |(5.8亩) | | |
|----|-----|-----|-----|------|---|-|
|生产建筑| 1125 |1667 |2208 |2750 | | |
| | | | | | 5 | |
|占地面积| (1.7亩) |(2.5亩) |(3.3亩) |(4.2亩) | | |
|----|-----|-----|-----|------|---|-|
|规划预留| 675 |1000 |1325 |1650 | | |
| | | | | | 3 | |
|面 积| (1.0亩) |(1.5亩) |(2亩) |(2.5亩) | | |
-------------------------------------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