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典型示范工作。市级有关部门抓好中央、省、市五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五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各区县根据各自实际,抓好1--3个小城镇建设样板。市建委、市科委、市小康办抓好一批新村建设、旧村改造示范村建设,以及不同形式的、特色鲜明的民宅示范户建设。
41.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向小城镇迁移。凡带资金、带技术在小城镇工作、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在小城镇务工经商,兴办二、三产业,购买住房或经批准自建住房的,在户籍登记、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同等对待。
42.大办农村公路交通。实现本世纪末,西安至各区县高等级公路连接、乡镇与区县黑色路面连接、平原村与村之间及村庄内部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
九、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43.农村奔小康是跨世纪的农村工作主题。坚持以扶贫攻坚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44.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兴办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培植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种养加相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开辟致富门路,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5.采取多种方法解决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人口脱贫和温饱问题。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智力开发与经济开发并重。在科教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同时,大幅度、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重点改善其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在巩固蓝田县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及时将扶贫重点移向周至、户县及其它县区的山岭地带;三是实施易地扶贫。有计划地实施蓝田、周至山区的移民工程;四是推广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把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服务农民和农村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五是继续搞好市级部门对口支援工作,搞好联县扶贫工作。
46.搞好小康乡镇和小康村建设。继续实行市级职能部门和单位帮建小康乡镇以及有关部门包小康指标制度。市级有关部门要制定本部门的帮建规划和实施意见并认真落实。各区县要建立加快小康建设的奖惩机制,推动奔小康工作。初步达到小康标准的区和乡、村,要继续努力,积极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全市农村1999年初步达到小康目标,2010年实现宽裕型小康。
十、加强以党支部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
47.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要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乡镇党委建设,同时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48.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是选配好村支部书记。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有广泛群众基础、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年轻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将他们充实到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班子中去,继续采取领导联系、部门包村、干部蹲点的办法,帮助整建贫困村和后进村党支部班子。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市绝大多数村实现“五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机制)目标。
加强乡镇党委建设。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优化班子结构,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功能,认真解决好乡镇党委、政府协调能力较低、乡镇干部变动频繁的问题,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