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16.抓好节水市建设工程,建成农业节水市。以保护节约水资源为中心,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普及。坚持建管并重,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抓好全市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周至、临潼节水增产重点区县建设。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2005年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有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基本上实现全市农田灌溉节水化。
17.切实抓好供水工程建设。把实施“甘露工程”和开展“水利扶贫”活动结合起来,尽快建成一批新的水源和管网工程,缓解缺水城镇的用水困难。加快实施黑河水利枢纽工程等城镇供水工程和已经确定的项目。积极做好辋川河二期引水工程(李家河水库)前期调研、论证、立项工作,解决蓝田、长安县27万亩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困难。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18.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推进荒山、荒坡、荒滩、荒沟使用权的承包、租赁和拍卖,完善合同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治理“四荒”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重点抓好蓝田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和秦岭沿山区县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林业主营方向,变伐木为营林护林,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利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2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
19.加快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和“县建市助”的做法,建设、养护好县乡公路。着力改变我市山岭地区交通落后状况。抓好公路两旁绿化林带、观赏农业带建设,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农村电力和通信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20.按照市场取向,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导、鼓励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五小水利”(机井、小型水库、抽水站、引水渠道、水电站)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民办水利的发展。实施“退二进一”战略。吸引和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继续实行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制度,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建设。积极增加农业信贷资金,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项目。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继续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21.进一步确立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继续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力争“九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20%;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12%。
22.加快乡镇企业园区建设。今后两年要重点抓好35个重点小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使重点小区增加到70个。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区集中连片发展。小区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现与小城镇资源、设施共享,避免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