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库区
1、库房建设符合规定,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库区周围建有三米以上的围墙,墙上架有铁丝网。库房“三铁一器”(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双门双锁”齐备完好,有干湿温度表和防鼠设备,避雷,消防报警设施齐全,有狼狗。
2、武器、弹药、装备分库分类存放。堆垛稳固整齐,排列有序,标记明显,做到“一垫五不靠”,即:下垫枕木,四周不靠墙,上不靠天花板。达到“六清”,即:品种清、批次清、数量清、质量清、配套清、手续清。“四无”,即:无丢失损坏、无锈蚀霉烂、无鼠咬虫蛀、无事故差错。严禁混存。
3、值班室应悬挂保管员、警卫员职责和库房管理制度。有武器、弹药、装备出入登记本;有值班日记和各级人员检查库房登记本。
4、警卫人员、保管人员政治可靠,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专职专用,不得随便改做其它工作。
5、民兵武器仓库,要坚持干部住库制度,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武器库绝对安全。
6、县政府分管武装工作的领导每月、人武部领导每周、军械助理员和保管员每天对仓库进行一次检查。重大节日或遇有重要活动、特别天候时,保管人员应对仓库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训练基地区
1、民兵训练基地,是保障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和利用训练间隙进行生产经营、开展以劳养武的场所。
2、民兵训练基地应达到“两能、七有”,发挥“三个效益”。“两能”,即:能进行训练,能生产经营;“七有”,即:有宿舍、操场、战术场、射击场、电化教学室、伙房饭堂、库房;“三个效益”,即:发挥军事、社会、经济效益。
3、生产经营要有项目、执照、门牌。坚持依法经营,经济收益主要用于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基地的再建设。
4、民兵训练基地的管理应严格按照陕政发(1990)99号文件规定执行。实行科学管理,保证基地设施、物资和器材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三)规章制度
1、政治教育。建立健全国防、形势战备、艰苦奋斗、安全保密、条令条例教育制度。
2、军事训练。建立健全请示报告、备课示教、评教评学、登记统计、训练保障、考核验收、总结评比等军事训练制度。
3、装备管理。建立健全交接保管、检查验点、登记统计、动用使用、擦拭保养、退役报废、评比奖惩等装备管理制度,达到“三化”(制度化、经营化、科学化)标准。
4、工作计划。部及科(室)根据上级指示,从实际出发,制定年度、季度和月份工作计划或专题工作计划,并报军分区和地方政府机关。
5、会议、汇报。人民武装部通常每月召开一至二次部务会,科(室)每周召开一次科务会。汇报须及时、准确。凡属军事行政工作都要按有关规定向军分区汇报。
6、考勤登记。登记上下班、请销假、深入基层、组织训练和参加集体活动等情况。各科(室)每周考勤一次、县人民武装部每月考勤一次。
7、请假销假。人员外出,必须按级请假、按时销假。县人民武装部领导应分别向分区、县(市、区)主要领导报告,经批准后方可离开。
8、各类值班。人武部实行行政和武器库昼夜值班制度。行政值班员由科以下干部轮流担任;武器库值班,由科以上干部住库值班和警卫保管人员共同担任。节假日由科以上干部住库值班。
9、安全保密。实行安全责任制,重点抓好预防训练、车辆和民兵武器装备丢失、被盗、失火、秘密文件丢失等事故的发生,达到年度不伤人、不毁车、不丢枪弹、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10、工作交接。建立健全文件、资料、武器、弹药、器材、工具、营具、设备等移交制度。
(四)战备训练
1、战备工作落实。作战、执勤、抢险救灾、应付突发事件、兵员动员等方案完备,措施落实;各种战备资料健全,战备物资保管良好;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及预备役部队,能按时执行战斗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
2、军事训练规范。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武装干部要严格按照训练大纲和上级的要求,在基地组织实施。
3、组织计划周密。安排训练,避忙就闲。集中人员、时间,严格按规定完成训练课目。训练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事故。
4、熟悉武器装备。部领导对所属主要装备、科以下干部对所属装备,做到“三熟悉”即:熟悉基本性能,熟悉数质量情况,熟悉日常管理。军事干部要达到“四会”即: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五)作风纪律
1、政治纪律严明。人民武装干部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组织纪律性强。服从组织分配,听从组织指挥,执行上级指示坚决。清政廉洁。无行贿受贿、贪污等不良行为和行业不正之风。
3、工作作风紧张、扎实。按照快、准、细、严、实的要求,狠抓点滴养成。无违法乱纪、顶撞领导、不请假外出等不良现象。人武干部不准酗洒、赌博、参加迷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