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陕西省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1994年5月25日)


  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是我省深化改革、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把农村经济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村小康目标早日实现,特制订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我省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小康为目标,坚持政、技、物结合,省、地、县、乡多层次、多学科科技人员结合,点与面结合,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结合的原则,围绕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巩固完善综合承包,改进加强单项承包,实行重点突破,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登上新的台阶。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五年力争实现增产粮食10亿公斤,新增多种经营产值30亿元;承包区每年完成农民技术培训300万人(次),主要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更新、更换1 ̄2次;综合基点乡和专业基点村提前实现小康目标。
  综合承包县以前三年平均值为基数,粮食总产年均滑动递增5-7%(粮食主产县,基数高的递增5%。其它县7%左右);多种经营产值年均滑动递增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滑动递增20%以上。综合承包示范乡(镇)上述三项指标增长幅度应分别高出全县2、5、5个百分点。
  重大单项承包要按照农业产业化思路开展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总产值五年翻一番。
  三、布局与重点
  根据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实现产业化的需要,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重点实施40个县综合技术承包和14个重大单项技术承包。总体布局和工作重点是:
  40个综合承包县要把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配套服务和保证粮棉油总产稳定增长作为重点,在关中5地市安排25个县(市),陕南安排10个县(市),陕北安排5个县(市)(详见附表一)。各县(市)在突出粮棉油基础产业技术承包的同时,要因地制宜优选多种经营主导产业和增强后劲的新兴产业,开展技术承包。关中灌区和汉中盆地重点抓好“吨粮田”、“双千田”和开发肉、蛋、奶、菜基地建设;渭北旱原重点抓好旱作农业开发和优质苹果、烤烟基地建设;陕南山区重点抓好地膜覆盖技术和林特资源开发;陕北重点抓好丰产沟栽培技术、畜牧生产及水保经济林建设。
  14个重大单项承包以为多种经营骨干产业系列化开发提供套服务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陕北重点抓好羊子改良、“豆、油、荞”开发、沙棘人工丰产林营造、黄河沿岸红枣带和白于山区仁用杏带建设等5个项目;关中重点抓好高效养鱼、竦椒产供销一条龙开发、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秦岭北麓优质猕猴桃开发、渭北地埂花椒和旱地矮化优质出口苹果基地建设等6个项目;陕南重点抓好蚕桑、食用菌(含关中)和杜仲(含关中)3个项目(详见附表2)。各项目要抓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关键技术集中实施,提高项目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同时要积极开展以深度加工为主的产后综合开发,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多层次增值。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