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的重点,主要是群众意见最大,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最容易发生腐败现象的环节。当前,一是抓招工、招干、招生、征兵和“农转非”户口审批的问题;二是抓资金、信贷、重要生产资料、紧俏商品的分配和供应的问题,三是抓企业承包、基建招标、税收征管、罚款的问题;四是抓土地征用、各类证件和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以及各种摊派、收费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实行政务公开,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主管人、财、物的部门和工商、税务、银行、审计、公安、监察等经济和执法监督部门要先行一步。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实行办证办照程序、工作人员职务身份、守则纪律、举报方式、票证样式、服务项目、安排摊位结果、收费依据等公开;税务部门要实行政策法规、征税标准、征管、减免、纪律、处罚、调查处理结果等公开;银行部门要实行信贷指标、资金投放政策、投放项目、收贷结果等公开;供销部门对化肥供应等实行指标分配、发证办法、监督处罚办法、处理结果公开。
三、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关键在于加强群众对各级政府政务活动的监督。实行监督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二是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及时倾听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对话、座谈、登门走访、接待来访、接受咨询、听取评议、征求意见、聘请监督员等方式方法,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四是要加强新闻监督,积极支持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机构,实事求是地揭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广泛宣传廉政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五是要强化监察、审计、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各类执法监督部门的职能。通过不同渠道的监督,充分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经济的、政治的各种手段,及时整治和查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以促进清廉政风的形成。
建立举报中心,是依靠群众监督、揭露腐败现象的有效形式。省人民政府要求,今年上年内,各地在建立健全县以上的政府监察机构的同时,第一季度要建立起省、地两能监察举报中心,第二季度要建立起县级监察举报中心。各级政府监察举报中心建立后,对群众举报的政府工作人员受贿、贪污、弄权勒索、非法倒卖等违法违纪案件和问题,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严录处理。对于举报有功人员要进行表彰和适当奖励;对于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利用举报诬陷好人的,要视其情节,公开严肃查处。
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教育。去年下半年以来,省政府机关结合形势教育,开展了“七查七纠”活动,检查纠正了一些单位存在的以权谋私等问题,使广大干部普遍受到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年,全省各级政府机关和各个部门,都要联系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七查七纠”活动。一查本单位,本系统有没有利用权力和职务的方便牟取私利的问题,坚决纠正以权谋私的现象;二查有没有为基层为事讲条件、收礼品,不送东西办不了事,东西少了办不成事的问题,坚决纠正送礼、“纳贡”的不正之风;三查有没有官商结合,转手倒卖,收取回扣,中间盘剥的问题,坚决纠正“官倒”行为;四查有没有贪污受贿,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问题,坚决纠正违法乱纪行为;五查有没有违反规定,请客送礼,挥霍浪费,擅自购买国家专控禁购商品的问题坚决纠正挥霍浪费的歪风邪气;六查有没有党政机关干部在各类公司中兼职至今没有脱钩的问题,坚决纠正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七查有没有说了不算,定了不办,不顾大局避,不守纪律的问题,在处理时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注意政策。总的原则是,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实事求是,宽严适度。凡是自查自纠的,一般问题可以不予追究,问题较为严重的也可从宽处理;凡是不主动检查纠正,被举报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从严公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