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兼职组成:
(一)职工代表;
(二)企业主代表;
(三)工会委员会代表。
职工代表由职工大会推举产生,企业主代表由企业主指定,工会代表由企业工会委员会指定。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其中三方代表的人数应当相等,具体人数由企业工会提出并与企业主协商确定。
第九条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主席或工会小组组长担任,其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或工会小组。
第十条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因解雇职工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应当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可以邀请当地私营企业协会的代表参加。
第十一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人数在五人以上,并且具有共同理由的,为集体劳动争议。
集体劳动争议在协商、调解、仲裁过程中,职工一方应当推举一至三名代表参加商谈活动。
第十二条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应先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应当从调解不成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从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因解雇职工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应当在企业公布解雇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确定受理的劳动争议,应当在作出受理决定后六十日内结案。
第十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应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委员会成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
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翻悔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时仲裁。
第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期满不起诉又不执行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