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全省乡镇企业普遍推行的“一包三改”(即实行厂长或集体承包责任制,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招工制度,改革工资制度),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后要继续推行。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要结合“一包三改”,继续搞好企业整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善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努力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增强竞争能力。
(六)开发智力,培养人才
经营管理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人才极度缺乏,是当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开发智力,培养人才。远期抓教育,近期抓培训,当前抓引进,现实用“能人”。
从当前来看,首先要大胆起用“能人”,不拘一格地把农村那些有文化、会经营、有一技之长、有开拓精神的“能人”请到企业,委以重任,使其在发展企业中施展聪明才智。第二,实行对外开放,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厂矿企业聘请一批退休、退职职工和富余的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业,或者出谋划策,或者参加经营管理,或者作技术骨干。除了保证国家规定的原有待遇不变外,企业还应给以优厚的报酬,并在生活上给以方便。第三,大专院校、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应适当扩大对乡镇企业的分配比例。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各级要把培养和培训乡镇企业职工作为一件大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年纪轻、有文化、素质好的青工到有关的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定向培养,毕业后仍回原企业工作。这些学校要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勇于承担这个任务。各地要根据条件,开办各种短训班和业余技术学校,进行职工培训。还可以在一些普通中学设置职业班,为乡镇企业培养初级技术人员。中央、国务院已经批准,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向企业提取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一点五的教育基金,各地要把这些钱管好用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加强小城镇建设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中型企业的产品扩散和协作联合,必然促进农村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和城市的结合部,是乡镇企业的主要基地。今后发展乡镇企业,除了宜于在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项目外,新办的城镇联合企业、集资联办企业和农民个体企业,提倡集中到集镇和小城镇去办,以便于统一规划能源、交通、动力、仓储、供水、排污等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生活福利设施,也应相应地搞上去。这样,可以节约建设资金,加快建设速度,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集镇为依托,农村为基础,城乡相互联结发展的经济、技术、文化网络,大、中、小相结合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