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的人民法院院长或副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副检察长中,应有哈尼族或彝族公民担任。
自治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尽量配备哈尼族、彝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工作人员。
第十六条 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使用通用的汉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于不通晓汉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制作法律文书使用汉文。
第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中如需作重大修改,须报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自治县的经济建设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在粮食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林业、畜牧业、采矿业、建筑建材业、食品加工业和茶叶、紫胶为重点,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第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重视粮食生产,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籽种改良、植物保护等的基础建设,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联合体。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实行减轻负担和扶持帮助的方针,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第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按照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土地的管理,禁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和个人使用土地,须经国家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依法办理征用土地手续。
农村的承包地、自留地、自留山、责任山和宅基地属集体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承包地和自留地非经国家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不得改作非农业生产用地。对于放弃经营造成荒芜的土地,国家或者集体有权收回调整。
第二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林业建设中,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