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勤工俭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三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首先普及初等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努力扫除青壮年中的文盲、半文盲。有民族文字的地方,可以用本民族文字扫盲。
第三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特殊措施,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在贫困地区努力发展和办好寄宿制、半寄宿制和以助学金为主的民族小学。继续办好民族中学和职业中学。
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小学,有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的实行双语教学;没有民族文字的用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三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要办好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重视组织教师的在职学习和进修,重视本地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组织小学教师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建立一支在质量、数量上和专业结构上适应需要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对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或双语教学有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努力做到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及其公用部分逐步增长。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和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自治县人民政府的统一管理下,举办各级各类学校。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捐资助学、自愿献工献料,改善办学条件。
第四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根据自治经济建设的需要,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促进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完善农村科技网,重点做好粮食、茶叶、甘蔗、紫胶、水果、南药、畜牧业和林业等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组织科学技术部门无偿或者低偿对贫困山区的各族人民提供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适用技术服务,做好科技扶贫工作。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到生产和经营部门进行技术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