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条 自治州及所属市、县、自治县要充分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事业。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要健全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建设。坚持既依靠国家办,又积极支持、鼓励集体和个人办的方针,加快服务设施和旅游交通的建设,培养旅游业人才,扩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促进对内对外开放,逐步把自治州建设成为旅游胜地。
第八章 自治州的贫困山区建设
第六十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对贫困地区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批治理。要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坚持资金技术、物资、信息、人才、管理的综合输入和配套服务,使当地各族人民能够走上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发展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六十五条 自治州及所属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帮助贫困山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当地资源,适应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经济发展方针,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并且实行外引内联,努力发展和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同时组织自治州及所属市、县、自治县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贫困山区,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第六十六条 自治州及所属市、县、自治县对贫困山区实行放宽政策,减轻负担,扶持帮助的方针。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应增加对贫困山区发展经济和智力开发的投资,投资的增长比例,应高于对坝区投资的增长比例。
自治州及所属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特别贫困山区不定购粮食,对口粮困难的农户给予供应。
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对特别贫困山区的税收、信贷以及供销社经营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政策性亏损,要给予特殊照顾。
第六十七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对贫困山区采取国家扶持、地方集资和以工代赈等办法,加快公路和驿道的建设。
要有计划地帮助贫困山区人民改善居住条件,在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培训工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
要有计划地建立贫困山区的农贸市场,积极帮助发展集体、个体运销业。
第六十八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在贫困山区首先要保质保量地普及初等教育,积极发展和办好寄宿制、半寄宿制和助学金为主的民族小学和中学。
加强贫困山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优先将合格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定期到贫困山区任教,提高贫困山区的教学质量。
第六十九条 自治州及所属市、县、自治县的科学技术部门,要无偿或者低偿对贫困山区的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技术服务。
要有计划地对贫困山区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当地实用的科学技术。
第七十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加强贫困山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国家电影队在贫困山区要减费或者免费放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