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现代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增加城乡体育设施,培养体育人才,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第七章 自治州的民族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
第六十二条 自治州的民族干部学校,采取定向、定额、定民族的办法招收学生,积极培养各民族的经济管理等专业干部。
第六十三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有计划地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选送哈尼族、彝族及其他民族中的干部、科技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青年职工,到州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对口单位培训和进修。
第六十四条 自治州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应优先招收哈尼族、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在省人民政府下达的招收人员总额中,可以确定从农村中招收的比例。
自治州内隶属于上级国家机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的时候,应当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第六十五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对州、市、县、自治县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分别不同地区给予边疆工作补贴。
第六十六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对外地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河口、屏边县工作的离休退休人员,在当地安置的,待遇从优。到自治州内其他市、县城区居住的,准予落户。
第八章 自治州内的民族关系
第六十七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保障自治州内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民族自治地方。在处理州内各民族的特殊问题时,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提倡各民族干部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谅、互让,发扬人口较多的民族照顾人口较少的民族、先进民族帮助后进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六十八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提倡和鼓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并积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六十九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维护自治州内民族乡和散居少数民族享有的权益,培养和任用他们的干部,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改善生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
第七十条 每年11月18日为自治州建州纪念日,开展民族团结友爱活动,表彰先进。
自治州内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应当受到尊重。
第九章 自治州边远地区的建设
第七十一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对边远地区采取更加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