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今后10年,在积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城乡劳动者都得到程度不同的基本的职业技术训练。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要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形式多样、长短结合、职前职后衔接,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相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到1995年,农村每30户农户、乡镇集体和个人企业中每25名职工中有一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水平的技术骨干,每个农户有一两人掌握劳动致富的实用技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不断提高初、中级人才比例,并逐步做到按岗位规范要求持证上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八五”期间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办好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深化改革,突出技能训练,办出水平和特色,并采取切实措施,办好一批能起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同时,发挥学校多功能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按需施教,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要根据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商定发展规模和速度;要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招生容量,在保证完成国家招生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可举办职业高中班或职业技术培训班,要调整专业结构,拓宽服务面,积极为城乡多种所有制培养中、初级人才。职业高中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逐步发展,专业结构要做到稳定性与应变性相结合。农村职业高中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要适应当前农村生产水平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需要,致力于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八五”期间,区辖五市及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县以发展职业高中为主,其余每个县要认真办好一两所职业中学。普通高中办得过多的市、县,要适当调整,改办成职业高中或综合中学。通过五年或稍长一些时间的努力,使全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
(二)普通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地在适当阶段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1)切实执行教学计划规定,小学上好劳动课,初中上好劳动技术课,高中开设职业技术选修课。(2)根据学生生活环境、实际经验和认识规律,切实加强各科应用性内容的教学,加强教育同当地生产、生活的联系。(3)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在适当年级开设职业技术指导课和职业选修课,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小学高年级就应增加一些与当地生产联系密切的实用技术知识教育和职业训练。(5)从城乡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分流教育。高中可在高三分流,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定向性或预备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初中可分别采取“三加一”、初三分流、四年制渗透职业技术内容等多种形式,发展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6)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要适应发展职业初中,并纳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范畴,从小学高年级就应注意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早期结合,增加一些与当地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技术知识。
(三)大力发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在城镇,各部门各行业都要按照岗位规范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岗位职业技术培训。在农村,要对回乡中小学毕业生和青壮年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逐步推行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城乡都要努力办好各种培训机构。乡、村两级都要建立健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各级职业技术学校挖掘潜力,承担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任务。成人教育要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级农民技术学校要和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一起形成农村的技术培训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