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定本地区的教育督导工作计划及有关教育督导评估标准。
(三)督导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
(四)向同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督导工作情况,提出建议。
(五)总结本地区的教育督导工作经验;组织教育督导科学研究及实施督导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 县(市、区)教育督导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上级和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督导政策、法规和业务要求。
(二)制定本县(市、区)教育督导工作计划和有关的督导评估方案。
(三)督导本县(市、区)所辖乡(镇、区)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对本地学校的工作进行定期督导评估和经常性的检查、随访。
(四)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反映有关情况。
第八条 教育督导机构应设相应的专职督学。自治区设总督学和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分别由分管教育工作的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正职或副职领导担任或兼任。地、市可设正、副主任督学,分别由分管教育工作的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或兼任。县(市、区)暂不设正、副主任督学,分管教育工作的行政领导可兼任督学。
自治区、地(市)、县教育督导室各设主任一人,一般由分管督导工作的教育行政领导同志分别担任或兼任;各设副主任一至二人,主持日常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督导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督学和工作人员。专职督学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名,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由本级人民政府颁发督学证书。
督学凭督学证书方可履行公务。
第九条 从事教育督导工作人员的编制,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党政机关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不扩大现有编制总额。从学校或教研部门选调的督导人员,原工资福利待遇应予以保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在辖区内聘任兼职督学。聘任的兼职督学具有与专职督学同等的职权。
第十一条 督学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