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和完善职工待业保险制度。企业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待业保险金,职工中止劳动关系离开企业后,在规定期限内享受行业保险待遇。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工伤保险制度。企业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缴纳和发放职工工伤保险基金。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企业负担的部分按国家规定提取和支付,个人负担的部分按自治区和当地政府确定的比例支付。
实行由社会保险机构组织的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制度。生育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专业机构负责按自治区有关规定向企业筹集和调剂使用。
第四十三条 各级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
一、搞好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企业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生活服务,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二、建立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职业介绍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
三、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协调企业与其他单位的关系,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贯彻执行
《条例》及本办法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规定的正确实施:
一、健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撤销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和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文件。
二、建立执法情况报告制度,每年要将贯彻执行有关企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作出报告。
三、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对
《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执法检查工作,由法制局(办)会同经济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
监察机关应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的规定,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
《条例》和本办法情况进行监察,确有违法违纪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应予立案,并按照法定程序及时作出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企业对行政机关或者其他组织非法干预和侵犯其经营权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上级政府和监察、经委、体改委等有关部门申诉、举报。
收到申诉、举报的行政机关在三十日内调查处理完毕。对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申诉、举报,行政机关应在三日内移送给有权机关处理。
第四十六条 行政机关有
《条例》第
四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按照
《条例》第
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