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区监察厅关于对我区四十四家转换经营机制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的通知

  二、分配制度不合理,长期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这主要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企业内部实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分配,干差干好一个样,技术高低一个样,重、脏、累难的岗位与第二线的或守门、守仓库的一个样,反正以工龄长短定工资,工资制度缺乏激励机制,没法引导职工学技术、干重活。尽管近年来在部分企业中试行了计件工资等,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许多企业领导为此很苦恼。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推行所谓改革却以官位定工资,严重挫伤了工人积极性,如南宁手拖厂按职务高、低定奖金、补贴,工人无官位,则工资、奖金、补贴最低。工人反映,要拿到五、六十元奖金,要干满三百五十个工时,而守门口的只须轻闲地干二百零八个小时即可,由于目前的分配制度不合理,工人中普遍觉得没什么干头,尤其是青年工人。如柳州机械厂有一半左右的青工要求留职停薪,到社会上去闯。二是一平二调的政策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在包定工资总额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分钱的分配,均要主管部门核定,而且对增额部分控制特别严格,企业没有自主权。工厂增产也不增收,还无偿调走企业的自留资金,成为鞭打快牛。在加上为了要控制物价指数,企业有钱也不能增发工资奖金,也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如桂林棉纺厂九一年产值达一亿五千万元,利税达一千二百六十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和4.4%,但每个职工的月收入才增六毛钱,而且这六毛钱是在企业反复强烈地向上反映后才开的小口。三是中间环节的克扣,增加企业负担。这主要是指各行业的行政性公司,本身没有给下属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只凭权利收取管理费,对此企业意见很大,纷纷要求他们停止收费,或撤消这类公司。如桂林玻璃厂的用煤,是本厂自己与大同煤矿直接联系采购的,但区燃料公司却要收取管理费5%,这样玻璃厂每年白白交出五十四万元。又如柳州棉纺厂反映,他们的用棉是由北方运来,区土产公司只是作个计划,却要收取0.5─2%的管理费,为此,该厂每年要给土产公司五十万元的管理费。
  三、机构设置不能自主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机构设置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企业,根据企业的普遍反映,这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主管部门都要求企业设置对口机构,以便于管理,不管企业能否负担得起,这样,在企业中的脱产人员则无法控制,第一线的人越来越少,对生产极为不利。如柳州化肥厂反映,该厂为老厂,机构齐全,随着形势的发展,早已感到第二线的人员太多、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但近年来计生、武装、保卫、计量、档案等部门硬性规定企业要设立这些机构,并以此作为达标升级的条件之一,这些机构往往只一个领导、一个兵,企业要求合并,但哪个主管部门都不同意。柳州气体压缩机企业集团也反映,各监督部门都要求企业设立对口机构,从实际工作需要、工作量等情况来看,有的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机构,但没有一个主管部门同意这么做。企业实际上没能按生产需要自主地设置机构。二是企业中党群口的机构在改革中是一个难题。按照柳州市体改委、柳州锌品厂、柳州化肥厂等单位反映,党群口的机构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也不是重、脏、累、难、险的部门,那么,在企业机制转换过程中,如果在定岗位工资时,按照向重、脏、累、难、险倾斜的要求,党群口机构人员的工资既不能与一线职工相同,也不能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同,党群口的工资要降低档次。不降低档次违背改革的精神,降低了档次,则没有人愿干此项工作,如果党群口的干部维持原状,不参与全员改革,工厂则要变成一厂两制,既难以管理,也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企业中的党群组织怎么办?也是当前困扰企业改革的难题之一。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