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区监察厅关于
对我区四十四家转换经营机制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的通知
(1992年10月10日 桂政办〔1992〕129号)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区监察厅《关于对我区四十四家转换经营机制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要增强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换经营机制已刻不容缓。为贯彻执行国务院《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令第103号,以下简称《条例》),自治区监察厅组织小组分赴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对四十四家试点企业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情况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对此十分重视,在调查报告上批示:看了你们这份调查报告,感到很好,监察部门除了办案以外,要用力量去搞执法监察和效益监察,这也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化。搞活企业的《条例》中央已颁布,企业十四种自主权虽在《条例》中规定了,但真正落实并非易事,但又必须坚决把这件事办好,需要执法部门更多的监督、监察,望能看到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情况反映。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遵照《条例》要求,赋予企业真正的自主权,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顺利进行。
关于对我区四十四家转换经营机制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
今年六至七月,我厅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柳州、桂林、南宁三城市,对我区四十四家转换经营机制试点企业就落实企业自主权及转换机制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企业的自主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对企业不正常干预还较严重,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反复要求我们帮助他们呼吁:尽快落实企业自主权,减少不正常的行政干预,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他们认为,目前的企业就象一个被捆着绳索的人,行动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是:
一、企业用工与干部管理不能自主,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普遍反映这是最困难的问题。在目前体制下,企业不能按生产的需要自行选聘招聘或解雇工人,而且政府规定的招工范围只能是城市户口。干部制度是终身制,只能上不能下。这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一些工种由于重、脏、累,城市户口的人不愿干,工厂又不能到农村招工。即使招来一些临时工,也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秩序。二是对那些懒、滑、差的职工,企业无法调整、解雇,只好养起来,干好干差一个样,影响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干部制度的终身制,使一些无能的或有关系而无能力的人占着干部的铁交椅,搬不倒,挪不动。而工人中有才华,有事业心的人无法脱颖而出。如柳州锌品厂的冶炼和化工车间,工作脏、苦、累,又是三班倒,城市户口的都不愿意干,统一招工解决不了生产困难,只好从农村要临时工二百多名,按照技术要求,应当由技术熟练的工人去操作,否则,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但由于农村户口的人不能转固定工,加上工作苦,又没有出路,临时工也无心在此长留,临时工进进出出,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桂林玻璃厂九一年招一百五十三名临时工,进厂不久就走了四十一人。还有桂林棉纺厂农村人口临时工达一千多人,桂林制药厂临时工达二百多人。都无法解决户口问题而年年变动。企业强烈要求在劳动用工上放开,给企业自主招工的权利,以适应生产的需要。柳州化肥厂在目前的劳动制度、干部制度下就有十余名干部职工钻制度的空子,这些人还身强力壮,却吃劳保,在市里或厂区在私人生意,个人发了财,国家还得给劳保,如出了事故厂里还得负担。这些人虽为少数,但却严重挫伤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人心浮动,难以管理。企业强烈要求改革用工制度,下放自主权,好好治理一下这些懒、滑、差的人,让诚实的、有事业心的职工能安心生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南宁重型机械厂在今年刚实行干部能上能下的初步改革,就有六十二名中层干部、一百零二名科室干部因不符合任职条件而离开了岗位,可见多年来的干部制度给无数无能的人混日子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