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仍执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办法,安置条件好的地区,可继续推行“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安置,也可试行有偿转移或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助金自谋职业的办法进行安置。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技术、办证等方面要给予支持。
(三)要把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纳入当地社会就业计划和“双拥”工作内容。对今年抗洪救灾部队的退役士兵,特别是立功受奖的退役士兵一定要安置好。对未落实安置的退役士兵,当地政府应责成接收单位从下达接收通知之日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生活费。对不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不得评为“双拥”先进单位。
(四)退役士兵无论分配到何单位,从事何种工作,均不实行学徒期、试用期,如分配的工种专业不熟悉,接收单位应进行技术培训。接收安置单位要按规定与退役士兵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用工单位不得随意辞退。退役士兵合同期满后需要再就业时,劳动部门应优先介绍就业。
(五)人事部门在下达增人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各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所需增人指标。机关事业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所需增人指标,在人事部门下达的增人计划内调剂解决。
(六)因战、因公致残的伤残退役士兵,应尽可能安排在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工资、福利和其他方面给予享受所在单位同工龄、同工种职工的待遇,不得以企业改革、优化劳动组合为由拒绝接收安置。
(七)严格控制城镇安置数量。从今年冬季征兵开始,各地要按照省征兵办下达的非农户口数量征集,并严格使用省民政厅印发的非农户口义务兵安置卡。今后非农户口义务兵退役一律凭安置卡予以安置。
(八)经省军安办接收的转业志愿兵,各地要妥善安置。异地安置的,当地公安、粮食、劳动部门凭省军安办签发的《接收安置转业志愿兵通知书》和当地安置部门开出的安置介绍信,办理有关户口、粮食和劳动关系手续。省直、中央驻穗单位和驻穗部队单位接收的异地安置转业志愿兵,由省军安办开具安置介绍信。省军安办要将上述单位接收异地安置转业志愿兵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省劳动厅。
(九)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发使用农村退伍军人两用人才,提高开发使用率和效果,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三、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影响军队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强化督办手段。对拒绝接收安置对象或不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应强化行政调控措施,保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安置部门要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安置情况,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本年度安置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