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敬老楼(院)管理办法

  第九条 敬老楼(院)应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活跃文化生活,增强身心健康。逢年过节及老人生日,可举行节俭有益的慰问、祝寿活动,要创造条件组织老人开展康复活动。
  第十条 敬老楼(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种养、加工、服务和商业等小项目的生产经营以增加敬老楼(院)的经济收入,并可成立各种形式的敬老基金会。接受企、事业单位和华侨,港、澳、台胞,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和赞助,以改善敬老楼(院)设施和住院老人的生活。
  楼(院)办经济实体可吸收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管理工作,所得收入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
  第十一条 敬老楼(院)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指定的专职干部或设院长(副院长)负责,并按入住老人总数的15~20%比例配置工作人员。其院长和工作人员应享受当地街、镇集体企、事业人员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院长(副院长)、专职干部要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事业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文化水平的人担任。
  管理人员要挑选遵纪守法,热心为老人服务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合同制,对表现不好或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可以依照合同规定解聘。
  第十二条 敬老楼(院)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由专职干部或院长(副院长)、管理人员代表和住楼(院)者代表组成的民主管理小组,其中老人代表应占三之一以上。
  民主管理小组在专职干部或院长(副院长)的领导下,协助管理本楼(院)伙食、卫生、文娱、学习、生产、财务收支等。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楼(院)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十三条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分工   职责。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会计、出纳、总务由管理人员兼任或老人代表担任。财务收支帐目要日清月结。每月张榜公布,物资进出仓库要验收、登记。
  第十四条 敬老楼(院)的生活标准,应相当于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并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敬老楼(院)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属城镇救济孤老的,由国家救济费按标准列支,街、镇、居委给予适当补贴;属农村五保户,实行由镇统筹或镇、村、队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楼(院)老人领取优待金、抚恤金的,要从优待金、抚恤金中缴交基本生活费。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