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拓市场,增强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一是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流通部门要努力扩大工业品下乡,及时收集和捕捉农村需求信息,协助工业部门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要积极开拓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市场管理,完善服务体系,逐步做到销售、维修、配件、技术咨询的“一条龙”服务。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和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和扩大已形成的各类集贸市场,促进农副产品销售。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推动我省经济增长。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以及国际经济运作规则的研究,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加快建设几个大的产贸结合的跨国公司和外贸企业集团,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要充分抓住香港回归带来的机遇,加快港湘经济的对接。努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第三产业企业按国际惯例办事水平,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多渠道增强第三产业对外服务和创汇能力。
六、提高效益、改善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各地各有关部门在保持第三产业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产业中的企业化经营单位,要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强化管理为目标。对长期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行业,要加快产业化、社会化步伐,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增加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在第三产业各行业推行和规范服务承诺制,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进一步加快现代科技向第三产业的广泛渗透,鼓励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方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七、放宽政策,多渠道增加第三产业投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近几年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一些不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政策规定,要进行修订和完善。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资金,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对公路、航道、空港等交通大型项目,要完善“国家投资、地方集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资体制,积极争取更多的大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笼子”。加强对各项交通规费的征收、管理和审计监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上。要继续实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等办法,加快公路建设。对市政、通信、交通等第三产业,要逐步实行“以业养业”,走出一条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路子。要继续鼓励、支持企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用自有的资金或厂房、设备、土地的投入兴办第三产业。放宽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范围,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使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有新的突破。各级政府要建立第三产业引导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第三产业。
八、总结经验,建立第三产业目标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已经实行第三产业发展目标管理的地区和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修改完善有关制度。目前尚未实行目标管理的地市和部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制订实施第三产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将通过试点,进行总结、推广,建立分地区、分行业第三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量化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定期考核,以推进全省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