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批复

  但是,优先发展区域带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还没有充分利用。该区域带的对外开放条件总体上优于省内其它地区,但这种有利条件尚未转化为更大的现实优势。1995年,区内外向型经济依存度为14%左右,远低于全国45.6%的平均水平,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约10美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也低于邻近江西省、湖北省的发展水平,大开放的实效并不十分明显。
  二是快速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该区域带具有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基础,特别是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大部分分布在这几个城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大部分在这条区域带内,基础设施相对具有优势。但是,该区域带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偏慢,“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低于11.7%的全国平均水平,比东部沿海省市16%的平均增长率低4.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仍未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生产经营轨道。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高出7.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产业低8.7个百分点,特别是缺乏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三是筹资融资的水平还不高。1995年,区内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80亿元,占全省的55%,而固定资产投资率仅为25%,仅相当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元左右,只高出全省人均水平100多元。同时由于利用外资层次不高、渠道不广、规模不大、加之资金向沿海地区流出较多,资金紧缺已成为制约当前乃至今后生产和建设的突出矛盾。
  (二)区域发展的良好机遇与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来看,“九五”期间,该区域带面临着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一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经济呈低速增长,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过剩的资本需要寻找出路,某些传统产业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香港、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外商来华、来湘投资机会大为增加,为该区域带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二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将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向沿江、沿线、沿边地区全方位推进,加快实施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放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黄金地带和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可率先接受沿海地区乃至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的传递和转移。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断增强,将为优先发展区域带的更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省委、省人民政府把优先发展区域带作为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也将为该区域带提供新的机遇和良好条件。在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的同时,该区域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增强,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之优先发展区域带的一般性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份额小,国际竞争能力弱,对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东部沿海省份80年代以来高速增长积聚的经济实力以及周边省份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夹攻之势,对该区域带稳住省内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区域带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速度还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区域带并没有绝对的发展优势,其经济的加快发展也面临着省内各地州市相应发展的压力。
  因此,优先发展区域带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设想和战略目标
  (一)总体设想
  加快优先发展区域带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战略构想和总体要求,在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真正成为我省高效益的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外向型经济走廊。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面接近沿海水平,并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别是长沙市作为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重中之重,更要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科教先进、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省会城市。
  因此,优先发展区域带必须嫁接和移植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与灵活政策,营造类似于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结构跨越”的发展战略,把握以下3个基本方面。
  1、强化开放意识,构筑对外开放的大格局。首先,要把“开放带动”作为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首选战略,使“开放也是发展生产力”、“开放带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观念深入人心,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开放意识,培养和造就一支跨世纪的外向型干部队伍,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开放思路和措施,增强驾驭对外开放的本领,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共识。其次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对外开放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对外开放的立法和执法检查,健全服务机构,保障外商人身、资金安全和投资利益,为投资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效能的综合配套服务。再次,要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气缓解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